而她水平也一般,只能绣个简单的荷包,做双土布鞋,或者织件不太复杂的毛衣之类的,所以才没敢自己动那块红缎子,只能花钱请人做。

    “妈你放心,我不会乱来的。”江舒云宽慰道,“我这几年在县里上学,课余时间跟一个家里开服装厂的同学学过几招,自己也找了一些书来看,心里有数。万一要是做坏了,那也是我自己穿,不会浪费布料的。”

    原身的班上确实有个家里开服装厂的女生,家境比较殷实,时常在宿舍里炫耀自己的吃穿。

    江舒云现在还能想起那个女生三天两头穿着新衣服在宿舍里臭美的模样,这也算是“学过”了吧。

    陶春兰半信半疑:“你真的会做?”

    “真的,我骗你干什么,过两天你就知道了。”

    陶春兰见她说得十分自信,不像是胡来的模样,便由着她去了。

    之前江舒云向她要两块钱买东西,她问都没问,直接就给了。

    或许是经历了打击后开了窍,陶春兰发现二闺女自从上午醒来之后就变得比原来有主见了。

    两块钱也不是太大的数目,不管是拿去买零食还是什么小玩意儿,只要能让二闺女高兴一点还是值得的。

    而结果是江舒云并没有买吃的玩的,而是买了绣花线回来,虽然现在还不知道她的手艺究竟怎么样,陶春兰心里仍然比较欣慰。

    假如真把布料做坏了,那这两个月就尽量节省一点别的开支,下回再重新买一块就是了。

    做为一个能力有限的母亲,她可以为女儿做的也只有这些了。

    陶春兰买的这块缎子在江舒云看来也只是一般,面料有些偏硬。

    而且没有其他绫罗纱绸等布料可以搭配,更无宝石珠贝等装饰物来提升档次,只能全靠裁剪和刺绣来出彩了。

    她把桌面清理干净,再把缎子在上面摊平,思忖片刻后从针线篮里拿起一块划粉,在布面上行云流水般打了个底稿,想想又稍微作了下改动。

    大熙朝姑娘小姐们的服装比较繁复,耗费的布料也多,现在除非是舞台演出需要,平民百姓的衣着已经大大精简了,她也得相应地进行调整才行。

    确定了款式后,江舒云手执剪刀嚓嚓几下,一整块布料就被分解成若干片,接下来就需要缝制了。

    家里有一台缝纫机,是早几年家里境况稍好一些时江海涛买给陶春兰的,这倒是能省不少功夫。

    江舒云以前没用过缝纫机,但经常看陶春兰用,先拿了一块废布头试了试,很快就上手了,然后把剪裁好的面料缝接起来。

    一个小时后,一件裙子初见雏形。